biosdevname 和 net.ifnames 两种命名规范
net.ifnames
net.ifnames 的命名规范为: 设备类型+设备位置+数字
设备类型:
1 | en 表示Ethernet |
实际的例子:
awk ‘BEGIN{printf “%.2f%\n”,’$a’/‘$b’*100}’
echo echo "scale=2;$a/6"|bc
%
awk ‘BEGIN{printf “%.2f%\n”,’$a’/‘$b’*100}’
echo echo "scale=2;$a/6"|bc
%
shell计算中使用除法,基本默认上都是整除。
CSM(兼容性支持模块)是BIOS上Boot选项里的一个下拉子项目(一些老的主板上没有此选项),与Secure Boot(安全启动)是并列项。 CSM开启使得可以支持UEFI启动和非UEFI启动。 若是需要启动传统MBR设备,则需开启CSM。 关闭CSM则变成纯UEFI启动,且完全支持安全启动。
UEFI属于主板类名词,其作用类似于BIOS。
GPT、MBR则属于硬盘类名词,它们的作用类似一艘航母的骨架,有了这个骨架,我们才可以进行细致到诸如C、D、E等盘符的分区。
一块硬盘接驳主机之后,它的首要任务建立分区列表,分区列表有MBR和GPT两种,其中MBR分区列表支持最大2TB硬盘,GPT分区列表支持最大128PB(1PB=1024TB)。
GPT(GUID Partition Table):即全局唯一标识分区列表,是一个物理硬盘的分区结构。它用来替代BIOS中的主引导记录分区表(MBR)。
使用python中的elasticsearch模块拉取数据,注意elasticsearch模块的版本要与ekl的版本一致(大版本上)
1 | [root@Fish ~]# curl 192.168.3.111:9200 |
如果elk使用https证书认证
使用如下方法获取elk信息
1 | systemctl list-units ##列出当前系统服务的状态 |
1 | loaded ##系统服务已经初始化完成,加载过配置 |
shell中实现并发,就是把循环体的命令用&符号放入后台运行,1000个任务就会并发1000个线程,运行时间2s左右,比起方案一的1000s,已经非常快了。
1 | #!/bin/bash |
可以控制每次并发的数量
先新建一个FIFO,写入一些字符。一个进程开始前会先从这个FIFO中读走一个字符,执行完之后再写回一个字符。如果FIFO中没有字符,该线程就会等待,fifo就成了一个锁。